一三四、太阳病,当恶寒发热,今自汗出,不恶寒发热,关上脉细数者,以医吐治过也。一二日吐之者,腹中饥,口不能食;三四日吐之者,不喜糜粥,欲食冷食,朝食暮吐,以医吐之所致也,此为小逆。太阳病,正常情况都有怕冷发烧的症状。自汗出之后,不怕冷发热,关上的脉细数的人,知道是医生用吐法治疗的结果。太阳表证正常都用以药发汗治疗表证,不可以攻下,也不可以用火烤,吐法也不可取,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。攻下和火烤的方式会形成很严重的结果,吐法会使人的胃气受伤,这种情况大多可以自己恢复。关脉代表中焦的脏腑,左手关脉反映肝胆的问题,右手关脉反映脾胃的问题。此条辨中关脉细数代表胃中空虚,呕吐之后形成的结果。刚开始吐的时候,会有饥饿的感觉,但没有胃口;吐的时间久了,想吃冷的食物,并有朝食暮吐的情况,这些都是吐法的后遗症。“腹中饥,口不能食”是因为呕吐之后伤到了胃的津液,这时可以用大半夏汤治疗;“朝食暮吐”多见于西医的胃下垂、胃酸反逆等疾病,这时可以用吴茱萸汤治疗。中医所有的症状都分寒热虚实,吴茱萸汤可以治疗虚寒的朝食暮吐;大黄甘草汤可以治疗实热的朝食暮吐。一三五、太阳病,吐之,但太阳病当恶寒,今反不恶寒,不欲近衣者。此为吐之内烦也。吐得太严重,胃的津液会受损,之后会化成虚热往上走,病人会有烦燥的症状。这时可以用大半夏汤治疗,吐得太过会有几个变证:胃中的津液吐光的渴而烦燥者,这时候用人参白虎汤;如果病人但热不渴,用桂枝白虎汤。人参是补充肠胃津液最好的药材,黏液不足可以用红枣来补。一三六、病人脉数,数为热,当消谷引食,而反吐者,此以发汗,令阳气微,胃气虚,脉乃数也。数为客热,不能消谷,以胃中虚冷,故吐也。摸到病人的脉数,代表胃蠕动快,正常的脉数应该为消谷引食。结果病人反吐,说明数为客热,是发汗伤津液之后产生的虚热,所以不能消谷。发汗发太过形成的胃阳气虚,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治疗;如果遇到病人朝食暮吐、胃下垂,可以把吴茱萸汤中的生姜换成干姜。萧万兴曰:盖数本属热,而真阴亏损之脉,亦急数也。临床上很多癌症晚期的病人也可以摸到急数的脉,一息九至十至,真阴亏损的时候,元气大伤,病人内脏功能开始消退,然愈数则愈虚,而愈虚则愈数,一有差误,生死反掌。一三七、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中温温,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,先此时,自欲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;若不尔者,不可与;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证,以呕极吐下,故知也。太阳证过经十余日,应该已经进入少阳或者阳明,如果病人感觉到心下温温,心下就是胃,如果胃里面闷闷的,就是病进入阳明;欲吐,而胸中痛,就是进入少阳,病人有恶心的现象。正常进入阳明证大便会燥结,结果反而大便很黏稠,腹微满,郁郁微烦,如果病人在这种症状下,病人的感觉是自欲极下吐者,就是胃里面很难过,特别想吐出来,(喝酒之后特别想吐的感觉就是“自欲极下吐”)这时候用调胃承气汤就可以治疗。小柴胡证中也包含欲呕,胸中痛、大便微溏的症状,实践中的辨别点就是呕吐,此条辨中的呕吐的感觉十分强烈,调胃承气汤证的患者在中脘穴、下脘穴(对应西医胃下方到十二指肠的范围)的部位大多都有压痛感,这也是临床实践中帮助辨证的方法之一。温馨提示: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用药请遵医嘱。
本文为原创,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!